青嵐.葉音.風物詩-水口和紀的岩絵物語

美學自十八世紀時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Baumgarten)的擁簇而晉升為現代學科系譜後,西方學者名家輩出,如形式美學、符號美學、精神分析美學等流派紛呈。其中尤以康德影響力為最,即便是在當代東方文化圈中,無論是學界研究者或藝術創作者依然多所援引相關學說。

儘管美學試圖藉由概念性的通則對人類整體文化及其審美感受進行分析,但不可諱言的是,肇基於歷史沉澱下的積累,各國族群體之間所形塑的美感經驗仍迥然有別。如大西克禮探究日本美學時所論及的「物哀」,便為西方美學所未曾涉略。另一方面,相對於西方視覺文化中顯示征服自然的意志,梅原猛認為日本視生命體的本質為死亡和再生的循環,在藝術作品中更多為歌詠自然時序變遷並象徵性呈現自然風貌的精神。

在武藏野美術大學專攻「日本畫」的藝術家水口和紀,無疑是極為熟稔日本美學元素並精擅將其轉化為視覺語彙的箇中翹楚。其作品常藉朦朧隱闇的水、月、荷、風等象徵為引,描繪出欲露還藏的幽玄景象,以期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記憶。水口和紀的繪畫創作,不止於對形狀、顏色等外觀表象的心追手摹,更努力攫取著空氣氛圍、情緒感受等內在意識的悼念,透過在生存此岸與幽冥彼岸的現實擺盪中,貌似靜謐而幽雅的圖像下,具體而微地展示出盡捨奢華、復返樸實的日本獨特美感。

如水口和紀筆下的「蓮花」系列作品,既有如〈蓮花〉此類延續東方傳統般展現出夏季勃鬱生機的布局,尚可見其戮力於視覺表現的各自創化:〈蓮花09〉以斑斕色彩充盈於畫面卻刻意降低飽和度,構圖飽滿縝密;〈蓮花11〉在布局上計黑當白,頗具東方哲學探索「空」的意蘊;〈荷風〉更是幾乎捨棄色彩,回歸於線條美感的追求。除去叢聚荷蓮的圖像創作外,另有採用折枝花形式的〈月下〉及〈月光〉,背景以墨色為襯,視覺上映顯月亮的皎潔清輝,給予觀者聯想至晦澀圓缺的虛幻生滅之象,營造出感逝情懷的風格。

大西克禮在論及「物哀」時,統攝了自憐憫、感動到觸景生懷的多層次情緒,且涉及至看待人生及世界的縈懷,彰顯出日本美學中纖細的心理特質。此次水口和紀在臺灣首次個展「青嵐.葉音.風物詩」,實則由日本語彙特選而來,詞組意象代表著對於自然極為敏銳的觀察與體悟,與水口和紀的作品互相交織成獨樹一格的日本視覺美學之饗宴。

展期|2024.9.7-10.12
開幕茶會|2024.9.7 15:00 藝術將親自出席並導覽
地點|曙畫廊 (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222號1樓)
Tel+886-2-283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