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月影搖曳下的時間與記憶——賴靜個展

破隙的鋒芒——賴靜繪畫之悖返 

自晚清以來,中國繪畫在國勢變革的浪潮中不斷地遭逢各界對於筆墨等視 覺語彙的質疑與改革,從「革中鋒的命」到「當代水墨」的議題迄今仍被反覆省思,交織出各種思維、技法與媒材進化的當代圖景。 

賴靜,生於成都,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碩士,早在求學階段即獲「首屆張曉剛研究生當代藝術創作獎學金」等不同重要獎項。然而,相對於當代水墨中強調顛覆與實驗的創作譜系,賴靜的作品在靜謐中蘊含悖返的獨有特質實為當中的異數。

在傳統與突破之間
從媒材而言,賴靜恪守著中國繪畫史最古老的載體——絹本。自戰國〈龍鳳仕女圖〉以來,絹本已承載兩千餘年的歷史,而賴靜則在這此基礎上,以筆墨、氛圍、題材全然破格而出,為其注入當代語彙。她擅長層疊交錯的物象組構與光影幻化的朦朧視覺,並巧妙運用透明度與透視感,創造出以往水墨少見的空間感與流動性,使水墨的語境得以延展至新的美學維度。 

鏡、窗與觀看的裂隙
鏡與窗,是賴靜畫面中常見的意象,亦蘊含著解構主義的思辨。她曾提及,觀看世界如同透過鏡子反射或隔窗凝視,視線經由中介而扭曲,所見之物既非完整,亦非真實。透過這些元素,賴靜構築出游離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場域,時間與記憶在此交錯流轉,觀者得以進入她專屬的感知視角。 

靜謐中的張力與悖返
這份特有的靜謐,如塵封的窗扉般,隱含欲言又止的情感張力。低飽和的色彩語彙,使畫面顯得幽微內斂,而花窗、布紋等懷舊符碼,則將觀者牽引回藝術家的記憶深處。作品在視覺的層層疊影間,鏡映出創作者主體的成長與對自身存在的追逐。 

在矛盾中綻放的鋒芒
從傳統到當代,從靜謐到張揚,從開放的空間敘事到私密的內在凝視,賴靜的繪畫貌似寧寂卻具藝術的衝擊力和悖反性,不僅拓展了水墨的表現疆界,更為當代繪畫注入新的觀看方式,使筆墨的歷史在裂隙間折射出鋒芒。 


尋隱者:月影搖曳下的時間與記憶——賴靜個展
展期|2025.02.22-2025.04.12
開幕茶會2025.02.22 15:00
地點|曙畫廊 (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222號1樓)
Tel|+886-2-283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