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微音-彭斯、羅展鵬雙個展

歷史微音下的幽隱罅隙

彭斯、羅展鵬雙個展

 

「記憶與歷史混雜而並存,兩者宛如聽寫時的說話者與書寫者。」

——皮耶.諾哈(Pierre Nora),《記憶所繫之處》

 

作為普遍為大眾所理解、接受的「歷史」,過往向來指涉於專屬官方的國族書寫,但亦屢屢成為掩蓋異聲的主流論調。受近代傳播媒體科技發展之賜,集體記憶的紛陳,促使昔日居於邊緣地位那些脫離群體論述的個人性歷史因此得以展現,成為另番盛況的當代風景。有別於著重在追溯事物的真實存在與否,此新興角度更聚焦於實際、直接且切身相關的「記憶所繫之處」,藉以將某些幽隱罅隙中的凋零象徵,將之重新喚醒、復甦,轉生為繼續活存的歷史。

此次「歷史的微音」雙個展,藝術家便藉由對於歷史與記憶的探索,呈現出各自的獨特面貌。其所展示的不僅僅是歷史的重建或再現,透過畫作中的圖像,更是試圖勾勒出對記憶的建立與傳承。出生於一九八○年代後的彭斯與羅展鵬,均為求學之際就以出眾繪畫作品大放異彩並廣受藝壇矚目的創作者,皆歷經著政治轉向開放、解嚴的成長環境,由歷來創作中不難窺見兩人對於國族主體與意識認同的關切。其後,隨著境遇改變,近來作品則越趨成熟與內斂,聲雖幽微、意卻深遠。

細究其竟,二者均以爐火純青的寫實功力聞名,但又各見風格。彭斯承襲自富有中國文人氣息的韻味傳統,作品如洪流切片中擷取既具古味兼饒有現代意涵的一面;羅展鵬則直面宗教與政治的文化現實,圖像似浮世剖面般精準畫下世代精神的意識與實相。展覽名為「微音」,突顯出創作者對於歷史的細膩關注,方能見得兩人看似影霧飄渺的顯影中,仍潛藏著充沛的感懷。

獲得藝評界「西方中國化」、「傳統現代化」高度褒譽的彭斯,其山水景致多為杳無人跡的被遺忘所在,風格融攝了邊塞的雄渾與田園的靜謐,在繪畫上追求卻為先秦魏晉的天真自然與元明清文人的深刻內省。無論是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抑或是繪畫的感時美學,彭斯畫面中遺世絕俗的寂寥感、蒼疏荒茫的情境等元素,不僅富含著對生命的思考與對歷史的感悟,更標誌出其極顯張力且具識別性的風格。

近來接連受邀於各國展覽的羅展鵬,則多聚焦於人物肖像,其創作軸心從世代轉向歷史,並關注那些如「被歷史改變的人」的匿名主體,突出對自身認同、宗教信仰與文化精神的感同見證,以此探究時間、生死與虛實等議題,同時憑藉高超技藝將顏料媒材熔為時間刻痕,尋求油畫形式的多方可能性,化作對於歷史的觀看、記憶與洞察,創造出專屬於自身的鮮明辨識度。

正是透過兩位藝術家創作所展現的「記憶所繫之處」,突顯出人物的所處與主體的幽微之音——那些關於存在與流逝、須臾與永恆的纏繞歷史,看似渺小而幾乎為人所淡忘的細節及隱密的罅隙,進而建立起另種促使觀者直面、感受的圖像共鳴。